• 报名热线:400-661-3134
  • 传承中医文化的风骨与精神——记疫情下的中医师们
  • 来源:本站     时间:2022-12-20     浏览次数:1
高山景行,独木不林。2022年始料未及的大疫当前,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全体中医师们迎难而上、坚如磐石,展现出新时代中医人的济世担当。

凡为医者,性存温雅,杏林巾帼医者心。

中医看病重在“望闻问切”,而在封控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中,很多疾病的问诊往往只能通过一个电话解决。一位患有20多年美尼尔综合征的八旬老人在封控期间深受病痛的折磨:头晕目眩、不能站立和睁眼,伴有恶心、呕吐、痰涎,焦虑情绪特别明显。当晚值班的中医科负责人沈慰医师接到电话,先耐心地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后,用温暖的话语抚慰老人不安的情绪,她又在电话里细心地指导用药,嘱咐家属可以通过手指点按风池、合谷、内关、足三里等穴位来缓解老人头晕呕吐的症状,并详细描述了穴位的相应位置、按压方法。她说非药物治疗是中医的特色,方法简单,适合居家操作,非常时期只能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解病人燃眉之急。“防病治病,中医先行。”基层医务工作者已经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两个多月了,繁重的采样任务,不规律的饮食习惯,天气忽冷忽热等原因,有些职工出现晨泻多次的病症。对于能否继续服用中药预防制剂,沈慰医师给出了专业的建议:预防中药剂里有人参等补益药物,考虑胃肠之邪未尽就用大补药物,有闭门留寇之虞,故让有相关症状的职工暂缓服用,待二、三天病愈后再服。凡为医者,远近必赴,匹夫尽责灭疫狼!
在黄郁斌主任的眼中,无论是昔日援摩远赴非洲,还是如今战疫夜以继日,都视为他身为医生的神圣职责。隔离酒店工作强度大,有位保洁阿姨在工作时不慎扭伤了右手食指,稍用力,患处就疼痛加剧,再加上长期疲劳导致左肘关节常常疼痛,在新疾旧病的双重攻击下,阿姨痛苦不堪又心急如焚。黄主任得知后,立即前去查看。俗话说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缺医少药或许会阻碍西医的治疗,却根本束缚不了中医施展的拳脚,我们不得不感叹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。黄主任先检查了患者情况:右手食指掌指关节稍肿胀,活动欠利,活动时疼痛加剧;左肱骨外上髁压痛,紧张试验阳性。只见他立即运用“王氏柔式整骨手法”给保洁阿姨实施诊治,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,力度恰到好处,从阿姨最初的眉头紧锁到没过多久之后舒展的笑容,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她的疼痛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,活动也显著改善了,她难掩激动的情绪:“幸好让我遇到了黄医生,太感谢了!”在圆满完成了一个多月的隔离点工作后,56岁的黄郁斌主任也加入了核酸采样大部队。有一次上门采样过程中,他不小心扭伤了脚,为了不拖大家后腿,为了尽快把标本按时送达,他轻伤不下火线,硬是忍着伤痛一格一格台阶地爬上楼,直到名单上最后一个采样人员的样本被放入袋中,他才停下了脚步。他的坚韧和敬业深深感动了身边年轻的志愿者。凡为医者,遇有请召,“慢郎中”奔赴疫情前线。
在百姓的印象中,中医个个都是动作不急不躁的慢郎中,悉心诊疗是为了辨证施治,而在大规模核酸采样现场,他们干起活来手脚麻利的样子却完全颠覆了我们的想象。我中心中医科女性占了半边天,她们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,周文玉、施倩、马海琴无论昼夜,随叫随到坚守在核酸筛查现场。周文玉医生无暇顾及家中生病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,高温天里,克服身体不适,坚持完成采样任务。
通过三年实践并综合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,在此次疫情中,中医院将中医药方运用到了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当中。在集中隔离点,梁钺、窦莉莉医师每次给隔离人员发放“扶正抗疫方”汤剂时,都会仔细介绍服用方法、注意事项,指导隔离人员进行穴位按摩,帮助提升免疫力;岑川医师在小区采样时,常常遇到咨询药剂的老病人,他会细致地宣传中医的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防“疫”理念,叮嘱居民们做好个人防护,保证作息规律,增强正气。这个寂寞的春天,正因为有了他们无私奉献的默默坚守,才让我们在春末夏初的季节里收获了杏林春暖、橘井泉香的小故事。此生无悔入杏林,长江路全体中医师们将继续扶危渡厄斗疫魔,弘扬中医文化,用辛勤的汗水和古老的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。  
  • 免费课程规划指导